澳大利亚研究中心2022级研究生王一珺荣获2025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导师江璐荣获2025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论文经校外匿名评审、校内答辩委员会评阅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等,各环节评审结果均为“优秀”,获评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幻想主题框架下澳大利亚公共事务研究所针对可再生能源负面言论的系统解构》基于欧内斯特·鲍曼符号趋同理论的幻想主题框架,以2004-2024年澳大利亚公共事务研究所(IPA)在《评论》期刊、主流媒体及尤里卡论坛的政策文本与演讲实录为语料库,系统解构其构建可再生能源负面认知的话语策略。研究发现,IPA通过“能源安全威胁论”“经济成本阻碍论”“技术可行性否定论”“传统能源不可替代论”及“政策欺骗指控论”五大核心否定性叙事框架,结合“技术悲观主义”“替罪羊叙事”“政治阴谋论”三大强化策略,依托多媒介传播引发公众怀疑。其话语呈现显著符号趋同特征——将可再生能源与“不稳定”“不可控”“高成本”等负面符号强关联,塑造“绿色能源=经济灾难”的集体认知幻象,并通过“专家-媒体-公众”联盟使否定性叙事转化为阻碍政策创新的制度性阻力。研究指出,保守智库的创新性在于将技术争议转化为价值对立,利用符号政治建构认知壁垒。据此提出认知、传播、制度层面的优化启示,为能源转型话语博弈及政策沟通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